20091031自由時報
在全球經濟衰退和馬政府執政無方的擠壓下,許多身陷苦境的台灣升斗小民,可能會對金融風暴之後經濟成長率仍能保八的中國羨慕不已。
不久之前,中國政府發布統計數據,聲稱今年上半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十一、二%。由於超越同期GDP成長的幅度,也背離多數居民的生活經驗,引起不小爭議。
日前中國零點研究諮詢集團在金融時報中文網發表一篇報告,「中國居民收入是升還是降?」讓大家更清楚這個議題。這是該機構今年五月份針對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等十大城市,二十四至四十五歲居民所做的街頭訪問,三千多個有效樣本得出的結果。
調查指出:二○○八年與二○○七年比較,家庭總收入減少的佔二十七%,不變的五十三%,增加的二十%。二○○九年(一至五月)與二○○八年同期比較,收入減少的增為三十一%,不變的五十四%,增加的下滑至十五%;收入減少的人數為增加的兩倍。串聯來看是王老五過年,一年不如一年。
八月份中國央行在一份報告中表示,城市居民對自己收入的「感受」處於一九九九年以來的最低水準,也佐證這份調查的可信度。
如果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準確,或誤差不大(基層上報數據的過程中,上級主管層層加碼是常有的事,在此姑且不論),那麼收入增長十一、二%又由何而來?唯一合理的解釋是:十五%家庭所增加的遠遠大於三十一%所減少的,所以平均之後,大家的收入都被增長了。從另一個角度看,就是貧富差距的拉大!
中國推升GDP主要來自累積的巨大人口紅利、廉價的勞工、對環境的不友善,而較少企業的創新與產業升級;經濟成果反映到人民的教育、健康、安全和個人自由,仍遠低於世界主要國家的水準;民主機制的建立遙遙無期;政府治理的透明廉潔、服務效能、法治依然落後;致富過程中也沒有同時累積相同程度的社會資本。除了物質財富,幾無傲人之處,難怪英國智庫列格坦最近發布的二○○九年全球繁榮指數,中國排名由去年的第五十四跌至第七十五,名列金磚四國之末。
(作者林尚榮 為上市公司主管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