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1216自由時報
記者彭顯鈞/特稿
再多的解釋,也隱藏不住馬英九嚮往中國「終極統一」的政治信仰,更掩蓋不了大中國意識形態作祟的真實心態。當統一的價值高於民主價值,當民族主義壓過自由主義,一個民主體制產生的「兒皇帝」,正在踐踏並嘲諷「民主的可貴」。
馬當上總統,對中國的態度,由選前的強硬變成軟弱,趨向「祖國統一」的言語,歷歷在目。去年八月,馬定位兩岸為「非國與國關係」的特殊關係;去年十一月,馬認定兩岸關係非以「國籍」劃分,而是「戶籍」。
知名中國民運人士王丹就認為,馬對兩岸的新定義,「顯然是邁向兩岸統一的重要一步」,以含糊說辭迴避台灣本土力量的反彈,「隱約的統一輪廓,真實想法就是統一」。
今年六月,馬接受專訪時說,「不統,不是排除統一這個選項!」引起爭議後,又搬出「台灣人民決定論」辯解,這次,還是依樣畫葫蘆。
令人質疑的是,既然堅持「三不」立場,馬為何每次都在「第二時間」才重申「台灣人民決定論」?馬認為「統一條件不成熟」,難道「條件成熟」就必須統一?
馬始終對改善兩岸關係洋洋得意,但是,中國否定中華民國主權的立場,毫不鬆動,馬不但視而不見,還一再辯解「哪裡傷害主權?」
問題是,中國統一時間表隱約浮現,台灣逐漸被「港澳化」,自由民主價值不斷受到威脅,一旦主權消失,高喊「人民自決」,只是空話。
既然,馬堅持「三不」,應該明確表態:台灣到底是不是中國一部分?憲法增修條文「預設統一」的前言,是否應該拿掉?
台灣有不少人,整天高喊捍衛中華民國,卻在大中國意識形態下,呼應中國否定中華民國。馬若一心追求促成中國統一的歷史定位,勢必因罔顧台灣人民的自由意志,釀成歷史悲劇。
民主體制下,台灣人民可以容忍一個無能的總統,但絕對不接受踐踏人民主權,讓自由民主價值屈服於大中國民族主義的總統。
|